隨著全球對環保產品的需求日益高漲,紙漿餐具作為可降解、生物基的理想替代方案,正在迅速普及於全球市場。然而,影響紙漿餐具品質的關鍵因素之一就是濕度控制。濕度不僅關係到成品的強度、韌性與穩定性,也會影響最終的使用體驗與儲存壽命。那麼,如何在紙漿餐具的生產過程中科學有效地把控濕度?以下將從三個核心階段為您詳解:
一、紙漿原料階段:水分配比需精準
在成型前,將廢紙、甘蔗渣、竹纖維等纖維材料打漿成紙漿漿液,此階段的含水率極高,一般控制在95%~97%。要注意:
過多水分:造成成型周期拉長,脫水困難,能源浪費;
水分不足:則導致纖維分佈不均,成型厚薄不一、成品開裂。
控制技巧:
使用高效打漿系統與自動加水調漿設備;
按產品要求設定不同的漿水比;
定期檢測漿池濃度與流動性。
二、成型與乾燥階段:濕度決定產品初始質感
成型後的紙漿產品仍含有大量水分,必須經過壓濾與乾燥處理才能進入下一步工序。
成型後初脫水含水率:約60%~70%
乾燥完成目標含水率:控制在6%~8%
若乾燥不足,產品易發霉、變形;過度乾燥則易脆裂、耗能高。
控制技巧:
使用熱壓模具或自動烘乾通道搭配精密溫控系統(如120°C~200°C之間分段控溫);
加裝濕度感測器,實時監測熱風乾燥室或模具脫模區的含濕率;
利用 PLC 自動化系統實現動態調整加熱時間與壓力。
三、熱壓與包裝階段:最終含水率需穩定
經熱壓後的紙漿餐具,含水率需控制在4%~6%之間,這是產品進入包裝與儲存前的理想濕度區間。
- 含水率過高 → 易生黴菌、長斑點
- 含水率過低 → 產品太脆,遇濕氣即裂
控制技巧:
- 採用雙段熱壓技術,提升表面密度與濕度穩定性;
- 配置紅外線或微波含水率檢測裝置;
- 成品在包裝前應經過恆溫恆濕室靜置 12~24 小時,以達到水分均衡與內外穩定。
設備技術:濕度控制的核心驅動力
紙漿餐具的濕度控制絕非靠人工經驗可以穩定實現,而是高度依賴精準、高效、智能化的生產設備。設備技術的先進程度,直接決定了濕度控制的精度與一致性,從而影響整個產線的穩定性與產品品質。
設計用於生產環保紙纖維餐具產品,如盤子、快餐盒、碗、托盤、蓋子、杯子等。
精準控溫控壓:高階熱壓機可實現溫度、壓力與時間的數位化控制,確保成品含水率精準落在理想區間。
模具內加熱技術(IMH):可實現模內脫水與乾燥同步進行,大幅縮短生產週期,避免產品因轉移過程吸濕而變形。
HGHY:領先的紙漿模塑機製造商
HGHY是紙漿模塑機械領域的知名品牌。 HGHY 以創新和品質而享有盛譽,提供一系列適合各種應用的機器,包括蛋盒生產。他們的機器具有以下特點:
– 先進技術:HGHY機器採用尖端技術,確保生產效率和精度。
– 客製化選項:HGHY 提供量身定制的解決方案,以滿足從小規模運作到大規模工業裝置的特定生產要求。
– 環保:HGHY 的機器在設計時考慮了永續性,利用回收材料並最大限度地減少浪費。
總之,植物纖維餐具製作機代表了永續包裝技術的重大進步,提供了無與倫比的效率、多功能性和環境效益。作為這項突破性技術的獨家供應商,HGHY 繼續引領包裝產業轉型,為子孫後代塑造更綠色、更永續的未來。